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博物院 > 资讯 > 文博快讯 > 正文

河南暴雨中的文物与舍命守护

2021-08-13 11:59:13 李瑞 来源:国家文物局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提到近期河南遭受的极端特大暴雨,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仍心有余悸。

河南是文物大省,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有世界文化遗产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70处。

7月中下旬,河南省多地遭受极端特大暴雨袭击,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等文物单位密集地区遭受严重灾害,部分博物馆和考古工地出现渗漏进水现象。

河南省各地文物部门全力抢险,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抽排水作业,加大巡查、支护等工作力度,有序开展各项抢险救灾工作,确保文物安全、人员安全。

“洪涝灾害期间,河南文物人无伤亡。从整体看,河南省内世界文化遗产基本保存完好,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未遭受特别严重的、毁灭性的损失,馆藏文物状况良好。”田凯说。

汛情发生后,7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支持河南省受灾文物抢险工作,决定动用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项目资金,支持河南受灾文物应急、支护、抢险及勘察勘探等,确保受灾文物第一时间得到保护。当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各文物博物馆单位密切关注汛情,及时预警预报;加强巡查排险,完善应急措施;强化防汛救灾措施,全力防灾减灾;加强值守备勤,妥善处置险情。

洪灾无情 文物部分受损

遭受罕见特大暴雨袭击,河南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博场馆经受了严峻考验。

据统计,截至8月5日12时,河南省共有549处文博单位遭受暴雨灾害不同程度影响。主要是部分文物本体出现不同程度坍塌、裂缝、倾斜以及瓦片或墙皮轻微脱落、漏雨、渗水、积水等。周边环境出现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文物本体安全。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设施及附属服务性、安全性设施出现损毁。部分博物馆、纪念馆、文物库房受灾害影响,出现漏雨、积水等现象。另外部分考古发掘工地探方不同程度出现进水、坍塌现象,但双槐树、王城岗等重要遗址遗迹未受到实质性损害。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经统计,郑州市914处县级以上(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73处出现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两项世界文化遗产的12处遗产点有3处受损(中岳庙、嵩岳寺塔建筑漏雨,大运河惠济桥受淹),2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损,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东赵遗址、楚湾遗址4处考古发掘工地遭受水淹。所有文物场馆和馆藏文物全部安全。

任伟进一步介绍道,根据目前全面摸排情况,郑州市文物受灾情况主要以土遗址、土城墙在暴雨袭击中出现局部滑坡和覆土坍塌为主,古建筑因雨量大出现漏雨、瓦件脱落、积水渗水等灾情较多,受损集中区域主要在巩义、荥阳、新密、登封、新郑等地。

“目前,洛阳市共有82处文物保护单位和6个博物馆、文物开放单位不同程度遭受到暴雨影响。”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介绍说,文物部门在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同时,也妥善做好受损文物后续保护工作,积极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组织石窟文物修缮、修复,尽量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

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告诉记者,安阳市虽提前进行了文物防汛准备,但由于雨势过强,仍存在文物受损情况。经灾后梳理,目前共有82处文物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红旗渠部分渠道淤积、渠墙倒塌或变形;安阳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项目展厅、能源中心等涉水;马氏庄园等多处文物建筑渗漏;殷墟地下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等博物馆文物未受到损害,但多处展厅、库房渗漏;部分文博单位安防、消防设施设备受到损坏。

与时间赛跑 护佑文物安全

暴雨袭来,“人在,文物在”是河南文物人面对洪灾的共同信念。

排水、清淤、加固、防护、转移……在骤雨中,河南文物人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地与汛情赛跑着。

7月20日,郑州博物馆新馆经历了一场文物大抢救。当天,博物馆南大厅大面积进水,馆员们使用各种设备连续排水超过10个小时。但不久,郑州市防汛指挥部下达指令,郑州博物馆新馆作为泄洪区需要紧急撤离。在这紧迫的时刻,虽已疲惫不堪,但博物馆人首先想到的是文物,“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职责,文物安全比我们的命重要。”他们迅速组织起多支队伍,将馆内一层和二层的400多件文物,包括大量馆藏一级文物,紧急转移至四层的库房。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郭春媛说,“整个撤离过程井然有序,文物完好无损。”

同一天,郑州二七纪念塔低层被灌入路面积水,一旦大水灌入,将严重危及建筑安全,工作人员连续奋战4个小时,堵住了灌水缺口。

现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想起那几个不眠不休的日夜,仍觉得后怕。特大暴雨中,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几十号人被困在馆里长达三天,陪伴他们的,只有五千年前仰韶文化留下的文物。随着雨越下越大,外面已是一片汪洋,为了保护好文物,他们涉水扛起沙包,用沙包将通往博物馆的路层层堵住,水高一尺,就再多加一层沙包,直到确保文物安全。

为及时清理展厅积水,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电工刘崇在馆里连夜排险,自家却大面积灌水,受了灾。“自己家还能修,文物一旦被破坏就无法恢复,一刻也不能缓。”刘崇说。

暴雨期间,安阳博物馆外墙平台积水严重,导致库房及展厅渗漏,急需清淤。博物馆人宋伟、张森等人挺身而出,由4楼滑降至2楼外侧平台,冒雨进行1个多小时清淤作业,及时解除积水威胁,确保了馆内文物安全。

安阳市内黄岳飞庙业余文物保护员孙现安、内黄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业余文物保护员温镇学提前备好防汛物资,汛情期间值班蹲守,救灾排水,报告险情,对受灾文物加强支护,设立警戒提示标志,最大努力保障文物及周边人员安全,堪称业余文物保护员典范。

安阳滑县道口古镇,在特大暴雨来临前,提前铺设防雨布,保护文物本体不受雨水冲刷,准备防汛物资,防止积水和倒灌,力保文物安全。滑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上阵指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责任,调动全县力量,分片包干,日夜守护古城墙,保护道口古镇。热心市民每天自发免费送餐到城墙。文物干部日夜坚守,通过遗产监测及时发现大王庙管涌,数千守护人员立刻行动,用沙袋及时封堵,保证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全。

二里头和商城遗址临近洛河,又是洛阳降雨量较大的县区。7月20日,面对特大暴雨的侵袭,二里头和商城遗址保护服务中心的干部职工在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考古区搭建防雨棚、覆盖塑料薄膜,开挖排水系统和渗水坑,密切监看洛河故道和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暴雨险情,及时排水。最终,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夏都博物馆等未发生雨水倒灌、严重内涝等险情。

“此次暴雨中,大家视文物如生命,视灾情如号令,第一时间出现在文保单位抢险救灾的一线。据统计,洛阳市共有1200余名文物人顶风冒雨进行抢险救灾,有的遗址外围墙体塌了,有的博物馆漏雨,大家就手提肩扛,建筑防线,确保文物本体的安全。”余杰告诉记者。

鹤壁市当浚县明代古城墙遭遇积水围困,1500余名民兵及志愿者合力加高加固河坝坝墙,组织排水保护古迹;当洪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永济渠(卫河)上的云溪古桥时,文保人员数个昼夜全程驻守桥上,手持长杆,清理掉每一个可能堵塞桥孔的杂物,河中安排冲锋舟,随时清除上游树桩等危险漂浮物,确保洪水通过,确保大桥安好。

洪水中,是一名名文物工作者在困境中舍命守护文物、抢救文物,才让文物免遭更严重的损害。

“于危难中坚守岗位的文物人是每一位文物保护者的缩影,也是每一位文物保护者身兼使命毫不松懈的代表。敬业奉献不仅是文物工作者的口号,更是烙印在心中的使命与担当。”田凯由衷地说道。

各方联动 打赢文物保卫战

虽遭遇极端特大暴雨袭击,在河南各级部门的有力领导下,在文物人的齐心努力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博场馆未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失。

“首先是早,早安排部署,打好提前量。”田凯说,日常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清除,河南省文物局每年最少两次集中检查文物安全,此次洪灾前制定了各地安全隐患台账,各地隐患排除情况每天一报。雨情到来反复通知多次强调,叮嘱各地高度重视。

针对雨情下文物保护的薄弱环节,河南省各级文物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应急准备。

河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反复强调博物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多次打电话要求雨区的博物馆要将低处的文物搬到高处,确保馆藏文物安全。要求考古工地采取覆盖、挖排水沟准备抽水泵和柴油发电机抽水。因为大雨形成大灾时会停电,所以仅有抽水泵是不够的。”

灾情瞬息万变,为实现实时跟踪,及时处置,河南全省上下联动,几乎每天一次分析、调度、提醒、汇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出决定指导各地,为救灾赢得时间。

暴雨侵袭,文物受损,灾后如何将损失再次降低?

田凯回答道,灾情发生后,河南省文物局及时成立专家指导组,从古建保护、土遗址保护、考古工地防护、安全工程、博物馆建设、文物技术保护等多领域为市县文物抢险修复提供专业指导。雨情刚过专家指导组立刻奔赴重灾区现场分析指导,采取科学措施避免文物二次受损和灾害扩大。及时召开专家咨询会,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邀请国内文物保护专家从工作程序、应急处置、保护方案、保护修复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咨询指导。

此外,在此次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出了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文物部门监督指导责任、文物管理使用者的直接责任。郑州、洛阳、开封、鹤壁、新乡、滑县等地方政府主动担责协调人力物力,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赴一线协调指挥。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坚持24小时值守,安排部署、协调指导,文博单位职工坚守一线,昼夜不停,抢险加固,抢救文物,尽最大努力保障文物安全。

目前,河南省文物部门正在全力进行灾后抢险、修缮修复工作,加快推进文物博物馆单位恢复开放。

总结经验 加强文物抢险救灾能力

经此雨灾,河南省文物部门主动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文物抢险救灾能力。

“从此次防汛救灾的过程来看,文物所在地领导重视,政府主体责任和作用发挥得好,有专门管理机构、专人值班值守的世界文化遗产、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都能够及时抢险防护,采取应急措施,有效降低灾情。”田凯举例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河村遗址、少林寺塔林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巡护,排水疏浚,保护情况较好,而无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无法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受灾情况普遍严重。

在郑州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土城址、土遗址类占60%以上,这些土质文物最易遭受雨水侵袭受损。

“土城址、土遗址的保护是世界难题,土城址、土遗址泥土经过急剧降水的冲刷和长时间浸泡,在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的双重作用下,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抗剪强度、内摩擦角两个指标急剧降低,极易受到暴雨冲刷损坏。”任伟分析说,此次土城墙不同模式经受特大暴雨袭击检验证明,整体包围式夯土加固更有利于土城墙的长久保护,典型区段城墙和城墙断面可以通过修建保护棚方式进行展示,兼顾城墙保护与文化展示。

此次雨情也突出反映了文物单位日常维养的重要性。“2019年河南省启动了文物安全三年行动方案,每年要求集中维修一批,这次水灾前期维修过的基本保存良好。”田凯举例说,这次重灾区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基本无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津大觉寺万寿塔未受到暴雨影响,保护完好。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由于日常维护资金有限,日常预防性保护状况较差,雨水冲刷加速了文物受损程度。

“现场摸排中发现,文物周边环境在重大自然灾害中遭受破坏会对文物本体安全产生威胁。”田凯说道,比如,巩义石窟寺、杜甫诞生窑等两处国保单位,后方土山此次出现滑坡、坍塌等险情,对文物本体造成威胁,甚至有些文物周边土山山体已经超出保护范围,在出现塌方险情时,仍会对文物本体产生威胁。

为此,田凯认为,在文物保护的总体理念上,应进一步统筹周边环境保护,将有可能威胁文物本体安全的大环境统一考虑,一并加固,统筹保护,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下一步,田凯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河南省文物部门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按照《河南省文物灾后抢险保护工作方案》继续消除险情,恢复重建文物保护服务设施,抓紧制定受灾文物修复方案,特事特办,加快文物灾后修复,努力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尽快使受灾文物在科学保护后与公众见面。

(李瑞;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洛阳市文物局、安阳市文物局供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照片墙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省博快讯
更多>>文博快讯
更多>>展览公告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