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博物院 > 资讯 > 文博快讯 > 正文

古厝焕发新生,古民居活化利用,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开放福州历史文化保护进入快车道

2020-09-15 16:35:33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00911174044.jpg

  鼓楼区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福州深入学习贯彻《<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进入快车道。

古厝保护延续城市文脉

昨天,记者来到于山。大士殿前的石椅上,几位市民正在休息。市民陈伟红说:“以前大士殿开放时,我经常进去参观。”

记者看到,大士殿虽然大门紧闭,但从外围的廊柱和大门新刷的油漆上,还是能看出这座古厝刚刚修缮过。

记者了解到,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乾隆二年改称大士殿,殿内原先有纪念辛亥革命的展陈。大士殿今年上半年修缮结束后,殿内的展陈要重新设计、布展,之后才能接待公众,目前还处于展陈规划中。

于山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山上古厝众多,离大士殿不远的戚公祠、补山精舍、万象亭等多座古厝刚刚修复,月底前有望对公众开放。而于山的古厝修缮只是福州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个缩影。

福州经验

记者了解到,福州历史文化保护去年以来呈现跨越式发展。2020年度市级文物日常工作经费得以大幅提升,进入千万元级别。年初,福州古厝集团揭牌,集团正以“古厝”为着力点,深耕古厝的保护开发。

一年多来,全市文物工作者从历史遗迹中、众多文物登记点、近年新发现的文物中,遴选出一批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或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或将不可移动文物核定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效提升了文物保护工作力度。

去年以来,全市共补充推荐至少11处文物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以及不可移动文物6处。一年多来,至少68处文物建筑方案完成审批,完成40多个文物修缮工程。

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展现城市文化底蕴

昨天是周日,仓山烟台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了众多游客。

在石厝教堂前,两三对情侣,正在排队拍摄婚纱照。走在小石块铺就的乐群路上,感觉生活节奏都慢了下来。有的游客在闽海关税务司官邸了解古厝的历史,有的在边上忙着取景拍照。

烟台山公园门口的保安说:“烟台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年初开街以来,就成了游客的‘打卡’地,周末节假日都很热闹。”

在烟台山公园散步的市民刘大海说:“我就住在附近的马厂街,有许多老洋房,如果保护修复起来,一定会很漂亮。”

烟台山是整个福州古城历史文脉中轴线的最南端,是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见证者,是荟萃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万国建筑博物馆”。通过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这里一批历史建筑得到修缮,并打造出一个承载老味道、老记忆,同时兼具时尚活力的“泛博物馆复合街区”,既传承了城市历史文脉,又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喜爱。

福州经验

记者从市名城委了解到,福州抓住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的契机,不断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

近年来,我市共公布历史建筑662处,修缮历史建筑200余处,实施两批共60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项目。2019年,我市圆满举办福州古厝保护和文化传承论坛,发布“福州宣言”;出台了古厝保护“1+6”系列政策,部署福州古厝保护提升行动,共11类84项任务,总投资159亿元。去年到今年8月底,福州已完成阳岐严复故居等4处重点文物和81处历史建筑修缮。2018年福州市开始打造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如今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福州各县(市)区别具风情的城市名片。

古民居活化利用变身非遗展示馆

三坊七巷可谓是福州最闪亮的名片,也是非遗集中之地。南后街古民居中的博览苑内,全省各地的非遗项目在此展示。游客可以在南后街亲口品尝省级非遗项目同利肉燕制作技艺制作出来的美食。

福州不仅有三坊七巷,还有朱紫坊、上下杭。

昨天,记者来到上下杭罗氏绸缎庄。这座古民居,正在建设市非遗展示馆。馆内展示架、展台,以及应急照明等设施都基本安装到位,在宅院第四进,两名工人正在为墙体抹灰。施工人员说,还有半个月左右就可完工。

福州经验

市非遗保护中心表示,预计下半年,市非遗展示馆就可对外开放。展示馆将以“非遗+旅游”“文化+古厝”融合发展的模式,成为展示闽都文化的重要窗口。

记者了解到,福州各县(市)区也在积极建设非遗展示场所。目前9个县(市)区的非遗展示馆已对外开放,3个县(市)区的非遗展示馆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记者从市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正从构建四级保护体系、打造立体宣传格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探索创新发展机制等多个方面深入推动全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照片墙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省博快讯
更多>>文博快讯
更多>>展览公告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