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博物院 > 正文

第一部分 珠玉琳琅

2020-02-14 10:19:36  来源:福建博物院  责任编辑:陈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圭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玉礼器之一,据《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青圭礼东方。”作为礼仪用玉的玉圭,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商周时期进一步系统化,以后历代传承。明代禁胡复汉,出现了恢复汉族礼仪文化的高潮,玉圭的使用也盛极一时。

明代玉圭参考《周礼》《考工记》等设计,均为尖首,但尺寸分等,大小不一,象征身份地位的不同,其表面纹饰有素面、弦纹、谷纹、乳丁纹、蒲纹、山形纹等。

(一)、玉圭规制

圭作为身份等级的象征,其尺寸、纹饰、盛放均有规定。《明史》载,皇帝用“玉圭长一尺二寸,剡(shàn)其上,刻山四,以象四镇之山,……以黄绮约其下,别以囊韬之,金龙纹。”皇后用“玉谷圭,长七寸,剡其上,瑑谷文,黄绮约其下,韬以黄囊,金龙纹。”九嫔之圭“用次玉谷纹”。皇太子用“玉圭长九寸五分,以锦约其下,并韬。”亲王用“玉圭长九寸二分五厘。”亲王世子及郡王用圭长九寸。

亲王妃、公主、世子妃、郡主等女性不用圭。但据《明会典》记载,亲王在结婚饰的纳征礼物中,有“玉谷圭一,裹玉圭锦袋二件,盛玉圭戗金云凤朱红木匣一个,内锦褥一片。”明代江西藩王王妃墓中多有玉圭出土,可能正是行纳征礼之物。

展品:

从早期的系衣之带发展而来,北朝出现皇帝重臣系佩的蹀躞( dié xiè )玉带,即带上缀玉或装勾环,钩挂小型器具或佩饰。唐代玉带使用制度逐渐明确,宋元加以发展。至明代,玉带成为官服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区分品秩,昭明身份,其制作与使用,不仅显示了明代玉器工艺的风格与特点,也反映出明代政治生活和等级制度的规制。

玉带的纹饰主要有素面、雕花两种。其中雕花的主要纹饰有云龙纹、麒麟纹、螭虎纹、灵芝纹、牡丹纹、松竹梅纹、秋葵纹等,寓意吉祥。

(一)腰带规制

明代文献记录的带板材质有玉、犀、金、银、乌角等五种,区分品秩,玉列首位。墓葬出土的带板材质更为丰富,有玉、金、银、铜、琥珀、玛瑙、木等。明代规定:帝王、皇后、皇妃、皇嫔及内命妇,皇太子、亲王、亲王妃、亲王世子、世子妃、郡王、郡王妃等,还有公、侯、伯、驸马、一品文武官的革带以玉作带板,或皇帝特赐者亦可。

洪武年间,带板材质使用具体规定:文武官员公服带板: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以下乌角。文武官员朝服带板: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六品、七品银,八品、九品乌角。命妇(受封号的妇人)冠服带板:一品玉,二品犀,三品、四品金,五品、六品、七品乌角。

明代佩玉带官员画像

(二)带板名称及排列示意图

带板,早称带銙,是装饰在革带上的薄板状牌饰。明代玉腰带形制趋于同一。一副典型样式腰带由前后二部围成,配有20枚带板。

带板古代名称具体内容为:三台指前部正中3枚一组带板,中间为1枚长方形板,两侧各1枚小长条形板;圆桃为桃形板;辅弼为小长条形板;鱼尾,也称尾为2枚弧首长方形板;排方由7枚长方形板紧密组成。

 

带板排列示意图

展品:

玉组佩即用彩线穿过不同形状的玉件,组成一串系挂腰间,其中以“大佩”最为贵重。它是以珩、璜、琚、瑀、冲牙等多种形状的玉件组串成,挂于腰带上,左右各一。行时玎珰,以示身份出众,品德高尚。

玉组佩西周始,几经兴衰,明代又盛,在明代有着严格的使用规定。《明史·舆服志》记皇帝“大佩”:“……玉佩二,各用玉珩一、瑀一、琚二、冲牙一、璜二;瑀下垂玉花一、玉滴二;瑑饰云龙文描金。自珩而下系组五,贯以玉珠。行则冲牙、二滴与二璜相触有声。”皇后、皇太子及亲王、王妃的“大佩”与此基本相同。

(一)大佩示图

明代大佩大致可分三类:

一、以珩、璜、琚、瑀、冲牙构架,圆珠串接的大佩;

二、以叶形玉片为主组构的大佩;

三、以上二类杂合构形的大佩。

部分展品:

明代琢玉业发达,社会重玉佩玉风气浓郁。头、颈、胸、臂、手等饰件等应有尽有,材质来源多样,青玉、白玉、碧玉、墨玉、水晶、玛瑙、宝石等美不胜收。

明代藩王用器亦是如此,全身无不饰玉佩玉。从存世的玉器看,益藩王具体佩玉有:髻上系的七梁玛瑙发冠,插发髻的竹节形青玉簪,佩戴颈处的水晶项链、青玉童子,手里握捻的琥珀念珠,绶带缝缀的镂雕花纹玉饰,手指套戴的白玉戒指,衣上胸前的各式玉扣。这些玉器或是体现社会礼仪,或是透出生活情趣。它们是藩王奢侈生活的写照,也是明代爱玉嗜玉的反映。

(一)玉童戏作  

宋代以来,玉婴题材人们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明代吉祥喜庆题材盛行,玉童造型丰富多彩,持荷童子、持莲童子、持瓶花童子、持灵芝童子均有所见,立、坐、卧姿各有不同。他们形体夸张,生动可爱。

明早期与中晚期的玉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早期仍有宋元遗风,雕刻趋于简练豪放,晚期雕琢渐趋工整精巧,形成明代典型风格。早期双腿交叉或分前后,中晚期多并立状。早期沿袭宋代款式,衣着多穿对襟开衫,宽大肥裤。中晚期衫袍交领、圆领增多。明代童子发式有桃形、二撮分发或留发髻。鼻楔形居多,或为直鼻、小口,常见鼻口连成直线,甚至眉鼻口三者相连。

部分展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照片墙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省博快讯
更多>>文博快讯
更多>>展览公告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