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
2019-08-01 15:41:34 来源:福建博物院 责任编辑:肖月青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宋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 福建地区窑口众多,白瓷系以素有“象牙白”、“中国白”美誉的德化窑而著称,极具价值的文物很多,包括“何朝宗”款观音像、达摩像等如此宝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但是北方地区白瓷窑址的珍稀器物却鲜有收藏。现藏于福建博物院的宋代定窑白釉划莲花纹大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稀品。 此器侈口,包红铜边,沿微外卷,弧腹下微收,状若扁鼓。碗内心刻划团花,内外壁刻划缠枝莲,外壁下端刻划六道直线纹。通体施牙黄釉,釉面柔和洁净。浅圈足,足底露胎,胎质灰白坚致,声色清脆悠扬。附红木底座。 定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白瓷窑址,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一带,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曲阳宋属定州,故称定窑。定窑创烧于唐代,受邢窑影响烧制白瓷,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宋代极盛,逐步成为白瓷窑之首,元代逐渐衰落,烧瓷历史长达六、七百年之久。其器形、纹饰、覆烧技法对各地瓷窑影响较大,形成了一个以定窑为主的定窑瓷系。产品远销海外,在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器物造型端庄古雅,胎质细腻,比较轻薄,敲声清脆,朗朗入耳。釉色莹润柔和,纹饰清晰简练,疏密得体。定窑对花纹装饰特别讲究,北宋早期是定窑装饰的转变期,吸收了越窑、耀州窑的装饰风格,当时最流行莲瓣纹,用偏刀斜挖,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小阴刻线则用划花方法,长短不一致。定窑后期首创“覆烧法”这一高效率的装烧工艺,胎体变薄,偏刀深挖不合适了,于是出现刻划结合、刻印结合的独特风格。该器物纹饰以莲花为主,莲瓣肥大,刻工技巧娴熟,刀法流畅自如,线条圆浑有力,画面立体感强。北宋后期普遍使用“覆烧法”,则器口不能施釉,以免粘连于垫圈上,于是出现了“芒口”,宋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既美观,又提升了器物价值。用金属对器物进行镶口的工艺早在唐代已经出现,最早用在漆器上,用银包口以增加使用寿命,也有镶耳、包脚等。 这件莲花纹大碗解放前原藏于刘勇业家,解放后被刘家带到上海。1962年福建省文物总店付尚节、刘斯章从上海刘家收购,后由黄汉杰商购、经何必然批准收购入藏福建博物院。如此精工大器的定瓷极为难得,1995年经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
|
相关阅读:
- [01-29] 义捐珍贵藏品 筹办民间展馆
- [02-19] “国辉堂”海归藏品下月在延展出
- [11-26] 第二十届广州艺博会 两宋稀世书画藏品将亮相
- [01-11] 新丝绸之路国际艺术品交易会落幕 民间藏品引关注
- [04-05] 电信诈骗团伙靠新套路敛财千万:藏品升值了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