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社会|视频|福建|时评|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军事|美国|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博物院> 资讯> 文博快讯 > 正文

“二度梅”得主许荷英:地方戏也能打动全世界观众

2019-02-26 15:44:02 李晓伟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新社石家庄2月25日电 题:“二度梅”得主许荷英:地方戏也能打动全世界观众

作者 李晓伟

“艺术是共通的,好的东西全世界民众都会喜欢。”日前,刚从荷兰蒂尔堡大学参访归来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二次获得者许荷英表示。

出生于京剧世家的许荷英,作为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从艺40多年来参演过众多剧目,塑造了许多不同行当、不同性格的舞台艺术形象,获赞“是继河北艺术家裴艳玲之后,又一名非常优秀的青年表演艺术家。”

“河北梆子是‘燕赵大地的名片’。”在许荷英看来,相较于其它剧种,河北梆子唱腔大气磅礴,展示的唱念做打技艺也更全面,因此深受观众喜爱和同行尊敬。

据介绍,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是中国北方影响较大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作为河北梆子当代领军人物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许荷英多次赴日本、法国、意大利、希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和演出,助力这一古老的中国地方戏曲艺术走向世界,也见证了海外对中国戏曲的认可。

“之前担心海外观众不了解中国文化,但走出去发现优秀戏曲也深受他们喜爱。”许荷英说,有一次在新加坡表演《哪吒闹海》,国外观众把保护嗓子的药送到后台,告诉她,“为了戏迷,要保护好这副好嗓子。”

许荷英认为,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这是不同文化和艺术共通的基础,戏曲中表达的人物感情,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人性的思考,海外观众同样很受用,“有故事有情节的优秀戏曲必定能够打动人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河北梆子和中国戏曲走出去的一个高潮。在许荷英看来,现今河北梆子和中国戏曲需要再一次整装出发。“关键还是要推出优秀剧目”。许荷英觉得,经典剧目要演出新意,同时还要重视对外交流,注重海外市场的拓展,以及有效的营销策略。

“归根到底还是需要人才。”师从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贾桂兰和京剧表演艺术家齐兰秋等名师的许荷英,正在努力培养和支持年轻一代,令人欣慰的是,其中已有人摘得“一度梅”,“但戏曲人才的流失仍是个难题,这需要实际的措施”。

“现在有很多国外观众专程飞到河北看梆子戏。”许荷英说,希望能够再接再厉,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国际间艺术交流和友谊。(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双百活动
照片墙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省博快讯
更多>>文博快讯
更多>>展览公告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版权所有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