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考古学者、美利坚大学教授查普·库辛巴介绍,从2012年12月开始,由他带领的美国、中国和肯尼亚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开始发掘曼达古镇,旨在探索失落的古非洲文明及古代中非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2015年,在古镇遗址范围内共发掘了4座古墓,发现10具人骨遗骸。在经过分析鉴定后认为,其中3具为有东亚人血缘的遗骸,结合当时情况,排除了日本人和朝鲜半岛人的可能后,中国人的可能性最大,而其中一人约死于中国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时代,另两人的生活时代要稍晚。库辛巴教授表示,这也是东非地区首次发现具有中国血缘的古代人骨遗骸。 曼达岛是肯尼亚东海岸拉穆群岛的岛屿之一,位于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曾到过的麻林地(今肯尼亚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东北方向。公元9世纪时,随着东非与波斯湾一带贸易的开展,曼达古镇在岛上逐渐形成,日益繁荣,最强盛时期古镇面积达16万平方米。后由于淡水资源匮乏等原因,古镇逐渐衰落直至被废弃。1966年、1970年及1978年,英国考古学家曾对曼达古镇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9世纪的中国瓷器、伊斯兰锡釉陶以及当地陶器。 2012年12月,库辛巴教授带领的来自中国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大学的考古人员,在对曼达古镇进行发掘中发现了一枚中国古钱币,上有“永乐通宝”字样,其铸造年份应在中国明成祖朱棣在位年间。当时,曼达古镇处于贸易港繁盛期的最后阶段。据说,郑和下西洋时曾携带大量的永乐通宝铜钱用于贸易和赏赐。 据历史文献记载,郑和下西洋船队曾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抵达东非海岸的麻林地和慢八撒等地,而地处东北方向的拉穆群岛是船队必经之地,近年来在沿线岛屿上发现了大量中国陶器及古瓷器碎片。相传,当年郑和船队中有船只在拉穆群岛附近触礁沉没,幸存的船员在一个叫帕泰的小岛上定居下来,后来与当地人通婚、繁衍生息。600多年后的今天,帕泰岛上一些人的身上依然能看出一些东亚人的体貌特征,一些村庄的人们还自称是当年郑和船队中国船员的后裔,其中一位名叫姆瓦玛卡·夏瑞福的女孩2005年得到中国政府资助,赴南京学习中医,目前在武汉攻读医学博士学位。经过脱氧核糖核酸(DNA)测试,她被确认具有中国血统。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朱铁权2012年开始参加曼达古镇的考古发掘,他在中国与东非古今联系国际会议期间告诉记者,在曼达岛上发现的这3具人骨遗骸,都有东亚人特有的铲形门齿,经DNA技术鉴定,具有中国血缘的母系遗传基因。他表示,在考古发现的中国陶瓷碎片、永乐通宝铜钱,以及有中国血缘的人骨遗骸,虽不能百分之百就确定郑和下西洋期间曾到过曼达岛,但为郑和船队是否到过这里以及是否有船员留在该岛提供了新证据。而对帕泰岛上疑似郑和船队船员后裔的族群,社会学与人类学者也将从文化认同等方面继续进行多重证据的考证。 |
相关阅读: